为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加强对传承历史文脉、建设文化强国的理解与落实。特此探寻延安红色文化内涵及当地红色舞剧,结合西京学院特色育人活动,加强大学生对于红色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坚守宝贵传统文化的意识,培养关心、传承红色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激励大家通过此次社会实践,为打造西京学院精品活动项目注入新的理论支撑及实践形式。此次活动,同学们积极学习,认真贯彻落实的态度问题,获得了延安地区部分群众的一致欢迎与支持。
学校“探寻红色记忆 舞动文化之音”文化调研团队在经历四个多小时的车程后,来到延安市宝塔新区。第一站前往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参观学院建设。随后,调研团前往延安大学体育学院人才培训孵化见习基地瑜伽塑形馆——“Y”瑜伽运动健康管理,跟随瑜伽老师体验并掌握舞蹈热身、拉伸的基本要领通过学习,了解强化体能训练与训练后如何运用瑜伽恢复体能,肌肉拉伸与放松;瑜伽在舞蹈课程中的加入,有助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增进身体柔韧性训练、感受全身小肌肉群的发力,展现更美好的舞蹈动作与舞姿,提高自身的整体气质。
实践团成员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前往延安红街,并在此举行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延安红街用红色历史文化看做核心,又一次重现了革命前辈在延安13年间的峥嵘年华,能深刻地体会当年革命前辈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在《再回延安》红色剧院,西京学院医学院团委副书记周尊老师与《再回延安》剧院负责人邹德皓举行了简单的挂牌仪式,将红色舞剧《再回延安》红色剧场作为西京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团队成员观看了一场《再回延安》的“红秀”。《再回延安》,故事以主人公刘念发现“爷爷”刘宝顺的日记展开,用倒叙的方式及四个空间场景“一间记忆的博物馆、一簇燎原的星火、一条漫漫的长征路、一面不朽的旗帜”共同还原那段艰辛征程。
剧情从老年刘宝顺默默独坐高台,在记忆博物馆中思念牺牲的战友,到激昂宏伟的《黄河大合唱》;从红军们在雪山峭壁滑落、摔倒、又不断攀爬的真实场景,到过草地时,一个个因饥饿、伤病先后出现幻觉而献出生命的战士;从17岁的刘宝顺靠着意志力撑起红旗班旗帜走出草地;到最后革命迎来胜利时,巨大的五星红旗缓缓降落在观众头顶。
整场表演中,没有侃侃而谈的大道理,它只是真实地讲述了一个个平实又坚强的战士故事,但是恰是这种简洁有力的方式,直击现场的每位调研团成员的心灵,使大家不禁潸然泪下,难以忘怀。
大气磅礴的故事情节,沉浸式的舞台设置、绚烂的舞美效果,随着剧情的不断展开,团队成员们仿佛都成为剧中的角色,深刻体会着红色延安精神。在强烈的感情共鸣下,带来了让人难以忘怀的观看体验。《再回延安》大型红色舞剧为我们后期的红舞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启发,用舞蹈还原悲壮的红色历史,用舞蹈“唱”出红色之歌!
实践调研团前往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拜访李念教授。
李念教授讲:“不论战争、灾难还是和平、安定,亦不论生存、生活还是生命,舞蹈的诞生已经决定了其抒发感情、娱乐大众的社会功能。”西方现代舞与延安本土舞蹈的融合,或者说是变了形的延安本土舞蹈。这种舞蹈形式更能抒发革命情怀,同时还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延安地处陕北高原,在这里有很丰富的民间舞蹈文化,舞蹈元素包括陕北秧歌、安塞腰鼓、祭祀祛病傩舞、红星之舞、革命英雄之舞等。
当日下午,调研团前往鲁迅与艺术学院,观看舞蹈班同学自创自编的红色舞蹈作品。
与延大舞蹈班同学交流之中,大家纷纷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选择也变得多样起来,红色经典文化往往过于严肃和刻板,缺乏时代感,不能与当今的社会进行现实性的连接,这种情况使得红色经典文化失去了原有的光芒,只留下了时代的印迹,很难与当今的时代有机地融合。
交流学习结束,周老师同调研团成员道:要想让红色经典文化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就应勇于创新,把当代社会上种种好的现象与红色经典文化合理地衔接起来,用创新的手段吸引观众。从延安大学结束,调研团前往延川县文安驿镇参观山花演绎集团排练红色舞剧大戏,对文化艺术传承的鉴赏,启发对红色舞蹈故事情节的编排。
调研团成员参观纪念馆的第一站就是恢宏大气的站前广场,纪念馆庄严坐落在高8.15米的毛泽东主席雕像身后,参观游客络绎不绝。毛主席雕像基座上镌刻着江泽民同志题写的“毛泽东在延安”六个金色大字,雕像朝向东南,目视整个延安城,浩气凌霄,意为“高瞻远瞩”。
接下来团队成员们跟随人流进入了纪念馆内厅。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宝塔山浮雕和《在陕北红色岁月里》巨型青铜群雕,雄伟壮观,队员们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随后参观的是馆内基本陈列《伟大历程一一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按历史编年与专题相辅相成的方式,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和陕北生活战斗十三个春秋的光辉历程分为红军长征落脚点、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延安精神的发祥地、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定、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等六个单元。依次穿过这些展厅,党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艰苦岁月形象生动地展现在队员们眼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驱日寇的光辉历史也浮现在我们眼前。在参观期间,团队成员们还对馆内工作人员进行了简单的采访,了解了展馆进行红色教育的基本情况。
从展馆出来,队员们无不感慨万分,红色延安凝练出伟大的延安精神,在新时代国家建设中依然举足轻重;对于红色文化教育而言,延安革命纪念馆更是最重要的教科书之一。怀着这些认识和思考,队员们在馆前广场合影留念,并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宝塔山指引着无数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方向。在这片热土上,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凝结出伟大的延安精神。
此次前往,我们恰是要学习延安精神,将延安精神以舞剧的形式,讲述革命先辈们的所思所想,刻画他们的进步成长,带领大家重温那段峥嵘岁月,用舞蹈独有的艺术形式回应时代提出的精神命题,让红色基因一代代青年传承弘扬,让信仰的力量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芒。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中国文艺的圣地。用舞蹈的形式讲述红色故事,用文艺致敬延安精神。青年是时代的觉醒者,也是时代责任的担当者,更是时代的开路先锋。红色故事是青春和理想的热血丰碑,时代在变,但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使命感、创造力和澎湃激情不会变。美是形,正是骨,唯有吾辈自强,才不会辜负这足够美的青春,也才能缔造这足够正的芳华。